每日一练习题

1、【单选题】甲公司于2021年3月用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不需安装的生产用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021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560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56万元。2022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550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25万元。各年均无法合理确定该项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及折旧方法不变。2022 年年末甲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余额为( )万元。

  1. 0
  2. 219
  3. 231
  4. 12

2、【单选题】2×21年1月1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20%的有表决权股份,对乙公司具有重大影响,初始投资成本为1 200万元。当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1 000万元。2×22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 500万元从集团内部其他公司取得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60%,从而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 500万元,原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无商誉)。两次交易不属于“一揽子交易”,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2×22年1月1日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为(    )万元。

  1. 8 700
  2. 8 900
  3. 8 000
  4. 7 600

3、【多选题】资产组减值后将减值金额分摊至资产组中各单项资产,但抵减后的各单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    )之中最高者。

  1. 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2. 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 该资产的账面价值

4、【多选题】关于资产负债表日外币项目折算,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1. 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期末汇兑差额均应计入当期损益
  2.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3.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均应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初始入账时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4.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其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不受汇率变动影响

5、【判断题】只有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才会涉及“递延收益”科目。()

  1. 正确
  2. 错误

6、【判断题】企业在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时,企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应包括在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中。()

  1. 正确
  2. 错误


每日一练答案

1、【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固定资产2021年年末计提减值前的账面价值=6000-6 000/20x9/12=5 775(万元),高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5600-56=5 544(万元),因此,应计提减值准备=5 775-5 544=231(万元); 2022 年年末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 544-5 544/(20x12-9)x12=5256(万元),低于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净额=5 500-25=5475(万元),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则2022年年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为231万元。

2、【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多次交换交易实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金额的确定。本题中,甲公司自集团内其他公司取得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60%,且能够对其实施控制,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入账价值=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商誉=10 000×80%+0=8 000(万元),故本题选项C正确;选项A错误,误将2×21年1月1日初始投资成本与2×22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直接相加;选项B错误,误将2×21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1 200+1 000×20%)与2×22年1月1日支付银行存款直接相加选项D错误,误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算基础。

3、【正确答案】

A,B,D

解析:

抵减后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

(1)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选项A正确)

(2)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选项B正确)

(3)零。(选项D正确)

故本题选项ABD正确。

4、【正确答案】

A,C,D

解析:

选项A,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资本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以外币反映,则应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调整原记账本位币金额,因此选项CD不正确。

5、【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6、【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企业在采用成本法确定履约进度时,企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不应包括在累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中。